蘋果5月26日股價在Nasdaq市場一度大漲2.8%,蘋果市值擴增至2,290億美元以上,在此同時微軟股價挫跌,截至收盤,蘋果股票略跌0.4%至244.11美元,而微軟下跌4%,最終蘋果以2213.6億美元市值超過其長期對手微軟,比后者市值高出約20億美元。
目前,在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中,蘋果市值僅次于能源業(yè)巨擘艾克森美孚。
蘋果在10年前幾乎破產,而借助風格獨具且易于使用的iPod、iPhone及Macbook筆記型電腦等革命性消費者電子產品,蘋果在過去一年中股價幾乎翻倍,目前為244.11美元。
雖然,微軟股價也在上漲,但漲幅卻要小得多。微軟一年前的股價為20美元,周三收盤價為25.01美元。
根據湯森路透Datastream數據,上次蘋果市值高于微軟是在1989年12月19日。
不過微軟營收仍高于蘋果.根據最新一季的數據,微軟營收達145億美元,蘋果則為135億。
回顧蘋果最初復蘇的歷史,iPod功不可沒。雖然市場上音樂播放器比比皆是,但蘋果仍舊以其創(chuàng)新的設計和體驗后來居上,憑借著獨有的軟件及音樂應用商店,軟硬兼施,改變和統(tǒng)領了數字音樂產業(yè)。
iPhone時代,蘋果故伎重演,只是這次它又多了一個市場先機的籌碼,當iPhone上市獲得好評之后,蘋果隨即發(fā)布了App Stores,引來了眾多對手的效仿。先硬后軟,以軟代硬,直至達到軟硬間的正循環(huán)。在這一過程中,iPhone的銷量不斷攀升,而其App Stores的應用和下載數量也呈幾何級的增長,更關鍵的是,蘋果iPhone的商業(yè)模式讓蘋果成為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標桿,這意味著任何想要以此模式對抗平蘋果的對手都很難超越它。
在此,蘋果讓研發(fā)投入6倍于自己的諾基亞始終未能推出一款足以匹敵iPhone的產品,這之中,軟硬兼施的作用可見一斑。
到了最新的iPad平板電腦的發(fā)布,“軟硬兼施”的戰(zhàn)略相對發(fā)揮到了極致。除了自己的硬件、操作系統(tǒng)、軟件應用外,在硬件的基礎平臺上蘋果首次采用了自己的A4處理器。由此蘋果完成了封閉式鐘擺模式的回歸,即具有了包括芯片、硬件平臺、操作系統(tǒng)、應用軟件等垂直產業(yè)鏈的絕對控制權。
而此時,關系微軟生計的Windows操作系統(tǒng)平臺的市場占有率在近幾年來一直處于下降趨勢;其手機業(yè)務及Xbox視頻游戲業(yè)務也表現欠佳。史蒂夫·喬布斯的回歸為蘋果帶來了一次里程碑式的飛躍,沒有了比爾·蓋茨的微軟,將如何應對蘋果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