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比騰訊、新浪、網易、雅虎中國和百度5家中國互聯網巨頭的數據,我們發(fā)現除了搜索引擎百度之外,騰訊主頁近半年內的訪問量持續(xù)領先,其占全球用戶數的比重始終穩(wěn)定在 3.5%以上,占全球頁面總訪問量的比重也在0.3%左右。騰訊主頁的訪問速度較快,平均為2.195秒,約55%的網站訪問速度都在其之下,相比之下,MSN.COM的訪問速度就慢得多了,平均為3.813秒,這說明騰訊主頁在技術上具有一定優(yōu)勢。
同時,騰訊的其他競爭對手在各項指標上的差距都較大,對其不構成有效威脅,但通過新浪網快速發(fā)展的案例來看,我們不能單純的認定騰訊憑借其在即時通訊上的壟斷地位就能壟斷互聯網的其他業(yè)務,因而加強客戶端與騰訊其他網頁產品的整合力度是必需的策略,這樣可以將其IM的壟斷優(yōu)勢推及到其他業(yè)務上去,包括空間、校友錄、群論壇、游戲等等。
目前,騰訊主頁訪問用戶的年齡集中于18歲至34歲之間,新聞頁面并沒有集中最多的訪問量,反而是QQ空間訪問量占最大比重,達21%。騰訊的空間訪問量占新浪網總訪問量的 16%,占網易的13%,排名第二;而新浪和網易最大比重的瀏覽頁面都是新聞。我們認為這與騰訊空間和騰訊IM結合緊密,且其用戶的年齡結構有重大關系。從訪問用戶所在地的比重看,騰訊用戶訪問者多為中國大陸居民。相比之下MSN的用戶結構則較為廣泛,我們認為,騰訊用戶的地域局限性將為其帶來一定的集中度風險,但也得以令其張揚文化優(yōu)勢。
總體來看,騰訊憑借即時通訊的壟斷優(yōu)勢,在門戶領域保持了領先地位,但由于受到用戶年齡和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其門戶領域的優(yōu)勢地位有被沖擊的可能。而騰訊的戰(zhàn)略簡單明了,就是繼續(xù)將即時通訊的優(yōu)勢拓展到門戶及其他領域。
我們認為,金融海嘯乃至H1N1病毒對騰訊的沖擊不大,騰訊多次低價銷售模式均確保其收入在金融海嘯的背景下持續(xù)增長,而H1N1并不會令人們大幅降低網絡支出。
騰訊今年首季凈利為10.4億元,去年同期則為5.34億元,同比增長94%。從公司營業(yè)額和利潤曲線走勢上看,公司業(yè)績波幅明顯增加,不過其向上的趨勢不變。公司活躍用戶數和最高在線人數增長率良好,這顯示出公司維持IM行業(yè)龍頭地位不變,且公司客戶粘度極高,客戶群體仍在不斷擴散;其收費用戶增長率在經歷了2008年一年左右的下跌后,2009年一季度也出現強勁反彈。
目前互聯網行業(yè)整體增長良好,因而我們認為騰訊的估值應回歸合理水平。據悉,互聯網行業(yè)2008年整體增長良好,加權平均收入增長率高達73%,凈利增長率80%,其中門戶網站均增長良好。純網游公司增長略顯疲態(tài),但網游行業(yè)整體增長良好,我們推論應是受到門戶網站的擠壓所致,《魔獸世界》代理權的換手就從側面證明了我們的推測。SP特別是無線互聯網業(yè)務為主的SP仍處于行業(yè)的投入期,收入和利潤增長都不顯著,但我們認為在3G時代的中期,這些SP將是黑馬出產地。
按2008年EPS計算,目前騰訊的市盈率僅30倍,并未充分反映其在中國大陸互聯網壟斷地位。依照Bloomberg提供的滾動12個月PE來看,騰訊的估值水平仍低于百度、阿里巴巴和空中網。雖然百度和阿里巴巴都是子行業(yè)壟斷公司,但騰訊在IM領域的壟斷是通過根深蒂固的用戶粘性所維持的,具有更強的可持續(xù)性和可發(fā)展性。我們認為騰訊40倍的市盈率水平較為合理,故給予其12個月目標價為108港元,并維持“買入”的評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