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中心每天要不停地跟客戶交流溝通,而內(nèi)部管理時,也是要通過語言來加強管理和溝通,但往往在管理者與下屬溝通時,用語不當、言語過激、帶有情緒色彩等行為,會造成很多不愉快。
是管理者不愿意好好說話嗎?其實不是,因為呼叫中心的管理人員,不像一些技術工種或者高精尖研發(fā)領域,需要專業(yè)對口,而呼叫中心的管理人員組成,對所學的專業(yè)沒有太多的限制,很多都是從一線的話務人員晉升上來的,這就造成了很多呼叫中心的管理者,在面對客戶時,可以嚴格按照話術腳本去執(zhí)行,但面對內(nèi)部員工時,因為沒有專門學習過,加之工作壓力和強度大等因素,造成情緒無法發(fā)泄時,往往就會拿下屬進行撒氣,也許是無意識的,但必須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說,表揚是一門學問的話,那批評就是一門藝術。掌握了批評這門藝術,才能讓呼叫中心的管理者更加牢固地穩(wěn)定隊伍。
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拿破侖作為軍隊的統(tǒng)帥,批評士兵的事經(jīng)常發(fā)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氣凌人責備士兵們的錯誤,而是能夠很好地照顧士兵的情緒。士兵往往對他的批評欣然接受,而且充滿了對他的熱愛與感激之情,這就極大增強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使他率領的部隊成為歐洲大陸的一支勁旅。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戰(zhàn)斗中,士兵們都很勞累。拿破侖夜間巡崗查哨,發(fā)現(xiàn)一名巡崗士兵靠著大樹睡著了。他沒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槍替他站起了崗,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哨兵從沉睡中醒來,認出了替他站崗的拿破侖,十分惶恐。拿破侖卻和藹地對他說:“朋友,這是你的槍,你們艱苦作戰(zhàn),又走了那么長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諒解的,但是目前,一時的疏忽就可能斷送全軍。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會兒,下次你一定要小心。”
拿破侖對待睡覺的哨兵沒有大聲訓斥,沒有擺出領導的架子,而是用真誠的話語道出了哨兵犯的錯誤。而哨兵聽了這話,內(nèi)心十分感動,主動改正的欲望異常強烈。這就是批評的藝術。
批評,一般出現(xiàn)在上級對下屬的批評,如果是同級間的問題,千萬不能用批評的形式,而是用提建議的形式。上級對下級的批評,比如:項目經(jīng)理對班組長、班組長對員工、導師對徒弟、培訓師對新員工等,都適用,都要講究藝術。
要做好批評這門藝術,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01.批評要避免過多摻雜個人情緒
當下屬做錯事后,或者做得不好,批評的時候,一定是對事不對人。對事不對人,簡單理解就是,對做錯的事進行批評,但不否定一個人的品格,或者不上升到人身攻擊。
比如說,你的下屬開會遲到了,可以這樣批評:今天我們中有人遲到了,錯過了前面很多精彩的內(nèi)容,希望大家都能按時開會,時間對大家都是寶貴的。但如果你是這樣批評的:今天某某遲到了,可以從這個事情反映其工作上態(tài)度存在問題,大家要舉一反三,反思自己。如此批評,明顯是不合適的,違背了批評對事不對人的原則。
我們再來舉一個案例:
批評(改善前):張班長:小王,你這次的工單審核怎么又有錯誤?小王:我……我可能是疏忽了。張班長:疏忽?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你總是這樣,真是讓人失望。小王:我……我會注意的。分析:張班長的批評帶有情緒,沒有提供具體的改進建議,可能會傷害小王的自尊心,而不是激勵他改進。
批評(改善后):張班長:小王,我們來談談你最近的一次性解決率這項指標吧。小王:好的,張班長。張班長:我注意到你最近的這項指標不太穩(wěn)定啊,這可能會影響我們整個班組月初制定的目標,也會影響你自己的這項指標在整個班組中的排名,我覺得這不是你真實的實力表現(xiàn)。小王:確實,我最近在這項指標的提升方面,可能疏忽了。張班長:我理解每個人都可能犯錯,但這些錯誤是可以避免的。我們可以使用雙重檢查的方法,一方面讓質(zhì)檢去聽你的錄音,一方面讓我或者你的導師監(jiān)聽一下你的錄音,這樣可以提高你的一次性解決率。小王:這是個好建議,我會嘗試那樣做。張班長:我相信你能改進這一點,并且我將提供必要的支持。我們的目標是幫助你成長,同時也提升團隊的整體表現(xiàn)。小王:謝謝張班長,我會努力的。
通過這個案例的兩種對話的對比,我們不難看出,當個人情緒不帶入批評中時,一切的不愉快都會迎刃而解。
02.批評要有參照物
參照物,一定記住,不是我們平時說的:別人家的孩子,被批評的對象肯定都不愛聽。我們所說的參照物,就是用過去的自己或過去的事情,來對比現(xiàn)在的自己或現(xiàn)在的事情,比如:你以前是xxx。而現(xiàn)在是xxx。
每個管理者在批評下屬前,都要問問自己:為什么要批評?標準或參照物是什么?這是最基本的東西。
作為上級,任何事項或工作的參照物或標準,一定要清楚明白,而且不能有理解上的分歧。比如:公司在這方面的制度規(guī)定是什么,部門有啥要求,自己工作安排時提出了在時限、質(zhì)量數(shù)量、遇到困難或問題時怎么處理、費用控制等要求,也就是說,一定要回答清楚5W2H。
當然,這些要求或標準,不能全是口頭上的,就怕事后大家記不清而不認賬,所以最好是書面的工作指令,或者有會議紀要、工作計劃等。
這樣的參照物,最好不要拿其他同事或很優(yōu)秀的人來比較,因為二者沒有可比性,頂多可以拿其上次類似事情的表現(xiàn)來比較,所謂“人比人氣死人”就是這個道理。
現(xiàn)實中,咱們不少管理者連“參照物”都沒有搞清楚,就對下屬這樣那樣的表現(xiàn)指手畫腳,不少地方是憑自己的個人看法或常識或感覺在評判下屬的言行,這就很缺乏說服力,有時候連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又怎么能夠讓管理有效果呢?
03.批評要就事論事
下屬這件事沒做好,出了問題,理當批評,但是,不能拿昨天或某次什么事情也是這樣的沒做好,這就很讓下屬不服,會認為上級要將事情擴大化來處理自己,內(nèi)心就會自然產(chǎn)生抵觸反抗和積極想辦法洗脫責任的想法,就不會把重心放在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上。
想想剛才前面說的那個批評的案例,張班長在批評小王時說: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你總是這樣,真是讓人失望透頂。雖然這句話,拿小王的過去作為參照物來對比,現(xiàn)在的自己,但這種對比,是拿小王的差和更差來對比,這不是把小王往火坑里推嗎?我們在批評時,雖然不能雪中送炭,但也千萬不能火上澆油!而且,說的“你總是這樣”,就太武斷了,太傷人了,是一棒子打死人的話語,這種話語,在批評時,千萬不要再去說了。
04.批評要適當
批評下屬,要根據(jù)事情的過程、嚴重程度、結(jié)果等相關具體情況,不管在言語上,還是具體處理上,都要“相當”,不能想當然地加重或減輕,如果評判不準確,可以先與上級或管理部門商量。
在提出批評前要深呼吸,確保自己的情緒穩(wěn)定,避免因憤怒而口不擇言。情緒化的批評,可能會傷害員工的自尊,而平和的態(tài)度有助于建立信任,使員工更愿意接受反饋。
還有就是:批評下屬要點到為止,而不是沒完沒了,有些管理者批評員工時總是喋喋不休,沒完沒了,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因為這樣就必定會使員工持續(xù)處于巨大的壓力甚至是恐慌之中。
一旦你沒完沒了的批評壓斷了他心中緊繃的那根弦,那么他就很有可能做出不計后果的事情,這將造成更大的麻煩,尤其是現(xiàn)在的00后員工,他們的抗壓力要小得多,他們才不吃你這套,甚至跟你拍桌子。
05.批評要清楚目的
批評不是目的,只是一種管理手段。
批評的目的,是希望改正改善,類似或其他工作上不再犯,所以,批評時要指出“錯在哪?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必要時與下屬共同尋找改善辦法,而不是“只批評了事兒”。
所以說,單純的批評不足以讓員工成長,提供明確的改進方向或建議,才能真正幫助他們發(fā)展和提升。
06.批評要具體化,不能泛泛而談
避免模糊的指責,如“你總是做不好”,而應具體指出問題,比如“這個標準開始語總是說不好,不是吃字,就是多字”。
具體的評價,讓你的下屬明確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或需要改進,有助于他們進行針對性地調(diào)整。
07.批評要注意私密性
選擇私密環(huán)境進行,避免員工在同事面前丟面子,減少其抵觸情緒。
我親眼看見過,有個項目經(jīng)理,在辦公室里對一個下屬主管進行批評,在批評的過程中,這個主管不太服氣,這個項目經(jīng)理,就找來了其他的幾個主管,讓他們來評評理,讓他們來說說,最后這個接受批評的主管啞口無言了,但心里面還是不服氣,自己又在其他主管面前丟了面子,讓其他主管,也知道了自己被項目經(jīng)理批評的事情,這種處理方法就是不好的。
所以說,批評時,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即使要讓其他主管來說說,來評評理,也應該是私下里一個個去找,收集證據(jù)和論證,同時告訴他們不要外傳。
最后,在批評下屬時,我們除了按照上面所說的七個小點去落實改進外,還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批評的技能:
1.批評前一問自己:“應該批評嗎?”不是所有的錯誤都需要批評;
2.批評前二問自己:“必須批評嗎?”也許有更好的方法認識和改正錯誤;
3.批評后再問自己:“接受批評了嗎?”批評是問責,更是教育幫助;
4.不要讓批評的次數(shù)多于表揚的次數(shù),讓人感覺你只會找人毛病;
5.不要把屬于自己的責任推給下屬,容易遭到下屬的吐槽;
6.批評要及時,更不要翻“舊賬”,否則會有“對人不對事”的嫌疑;
7.如果你對他沒有明確的期望,就不要輕易指責他;
8.批評可以公開,也可以對人,但公開就不要對人,對人就不要公開;
9.批親不批疏,不要輕易指責與你關系疏遠的人,批評需要信任;
10.不要輕易指責非你管轄的人與事,代人指過是非常不明智的;
11.批評不要讓對方感到尷尬或沒有面子,把握好“尺度”與“火候”很重要;
12.采用“三明治”法:先提出一個正面的評價,然后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后以鼓勵和支持的話語結(jié)束。這樣可以減少對方的防御心理;
13.對事不對人:專注于描述具體的行為或結(jié)果,而非評價個人特質(zhì)。比如說“這項指標最近完成得不理想”,而不是“你總是犯同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