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總覺得餓。正餐也好,零食也罷,三五好友動輒小聚,體重秤卻從不為難。二十年過去,如今日日將減肥、養(yǎng)生、自律、運動掛在嘴邊,肚子上的“游泳圈”卻自顧自地擴張版圖。
吃得少,體重反而穩(wěn)中有升,這才驚覺新陳代謝的齒輪已然悄悄減速——哦,原來老,是這樣無聲無息地來了。
偶爾瞥見鄰座小姑娘發(fā)間閃爍的銀絲,心下嘀咕:小小年紀,哪來這許多煩惱?直到某個慵懶午后,好友幫我盤發(fā),指尖穿梭間,漫不經(jīng)心地問:“白頭發(fā),要幫你拔掉嗎?”我心頭一跳:“我?白頭發(fā)?”“快幫我拔掉!”聲音里帶著急切,恨不能連根薅起,讓這惱人的證據(jù)徹底消失。
好友為難地輕嘆:“這么多,怎么拔得完?”這么多?難道已是星星點點連成片?鏡中那張臉,瞬間仿佛又刻深了幾道紋路。白發(fā)生根,原來衰老早已在頭頂悄然安營扎寨。
公司舉辦技能大賽,領導目光剛掃過來,我?guī)缀跏鞘帜_并用地強烈拒絕:“他、她、他們都行!反正別是我!”話音未落,人已縮著身子,獻祭般推出旁邊的同事,迅速逃離那灼人的視線。
可幾年前那個場景卻清晰地跳出來:那個凡事要強、逢活動必踴躍舉手、嘴里蹦著“我!我!我!”的自己,仿佛就在昨天,鮮活又陌生。
掐指一算,我竟已是一名扎根十五年的“老客服”。
十五年,無論當初入行是青澀還是成熟,時間公平地在每個人身上刻下“不再年輕”的印記。從前覺得十五年不過彈指,或許是因為自己困在方寸之間,未見寸進;如今卻覺得它漫長得足以沖淡一腔熱血。
只是,這激情到底被什么磨平了呢?是日復一日的披星戴月?是永無止境的“您好”與“再見”間循環(huán)往復的接線掛線?還是心底那點微光,最終被名為“趨向躺平”或美其名曰“與自己和解”的塵埃覆蓋?
午餐時分,小伙伴閑聊間拋出一個問題:“哎,你說我們客服人,老了怎么辦?”我啞然失笑,帶著戲謔:“老了?老了不照樣接電話嘛,反正又不用見客戶?!?br />
她緊接著的一句卻像盆冷水,澆得我笑容僵在臉上:“可要是眼花耳聾,反應也慢了,還怎么服務好客戶?”空氣驟然安靜。
這還不是最扎心的。一旁埋頭吃飯的妞妞頭也不抬地插話:“你們吶,想得太遠了。根本輪不到擔心眼花耳聾——客服這活兒,太容易被替代了。說不定你還沒老花呢,就先失業(yè)了?!?br />
妞妞的話,像根淬了冰的針,精準地刺破了我們短暫的沉默。周遭餐廳的嘈雜聲浪瞬間模糊,只剩下那三個字在耳邊嗡嗡作響:“被替代”。它比“眼花耳聾”更赤裸,更鋒利,一把撕開了我們賴以自嘲的溫情面紗,露出了職業(yè)賽道冰冷堅硬的鋼軌。
是啊,十五年。足以讓一個行業(yè)地覆天翻。我們?nèi)胄袝r,噼啪作響的鍵盤和滾瓜爛熟的條款是立身之本;如今,AI助手眨眼間就能調(diào)取客戶十年檔案,智能語音早已接管了海量基礎查詢。
技術的浪潮無聲奔涌,卻裹挾著摧枯拉朽的力量。我們引以為傲的“熟能生巧”,在那精密冰冷的算法面前,似乎正一點點失去光澤。
“老了怎么辦?”
這問題,從最初的“可愛可笑”,到被“眼花耳聾”驚出一身冷汗,直至被“被替代”徹底驚醒。它不再是遙遠可調(diào)侃的假設,而是懸在每一個“老客服”頭頂?shù)倪_摩克利斯之劍。
寒光閃閃,映照出的是日復一日接線積累的疲憊,是面對海量重復咨詢時被磨損殆盡的耐心與好奇心,是偶爾在鏡中猝不及防捕捉到的、眼底深處那一閃而過的茫然與空洞。
但,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嗎?
那晚躺在床上,妞妞的話仍在腦中盤旋,恐懼如藤蔓纏繞,勒得人喘不過氣。然而,在窒息的縫隙里,一星微光卻固執(zhí)地閃爍起來。
我想起下午那個因為愛犬走失而情緒崩潰、在電話里號啕大哭的老人。年輕同事流程規(guī)范、操作無誤,卻始終無法安撫那頭失控的“情緒風暴”。最后,是我接過電話,用同樣養(yǎng)狗的經(jīng)歷,用緩慢溫和的語調(diào),用歲月沉淀下來的那份理解和共情,陪著她一點點梳理線索,回憶細節(jié),像撫平皺褶的紙,讓她漸漸平靜下來。
當那句帶著哽咽的“謝謝你,閨女,你讓我覺得有人懂”傳來時,那份跨越電波、直達心底的連接感,是任何高效的智能語音都無法模擬的溫度。
歲月確實卷走了膠原蛋白,拖慢了部分反應速度,但它也并非兩手空空。它偷偷塞給我們一些沉甸甸的禮物。
它打磨出洞悉人心的直覺——能從客戶急促的呼吸里聽出焦慮,從強硬的措辭中辨出無助;它沉淀下化解沖突的智慧——懂得何時該寸步不讓地維護規(guī)則,何時該柔軟迂回地尋找出口;它更積攢了龐大的“案例庫”——那些千奇百怪的疑難雜癥、五花八門的棘手投訴,早已內(nèi)化為一種近乎本能的“解題思路”,成為面對復雜局面時沉著的底氣。
這,難道不是時間饋贈給我們這些“老客服”的、難以被輕易復制和替代的“護城河”嗎?
“老了怎么辦?”
真正的答案,或許不在于徒勞地抗拒“老”,而在于如何讓這“老”煥發(fā)出新的價值。我們不能再僅僅依靠“手熟”吃老本。是時候,主動拿起工具,去拓寬、加固那條屬于我們的“護城河”了!
1.擁抱變化,而非筑墻:新系統(tǒng)上線?別怵,學起來!新工具推出?別躲,用起來!把對新技術的快速適應力,鍛造成自己的新鎧甲。理解AI,善用AI,讓它成為我們得力的助手,而非恐懼的替代者。
2. 深耕“人”的溫度與深度:磨礪溝通的穿透力、情緒安撫的精準度、復雜問題拆解的掌控力。立志成為那個能專治“疑難雜癥”、善平“情緒海嘯”、能傳遞“人性微光”的專家。讓客戶記住的,不僅是問題的解決,更是那份被深刻理解、被真誠尊重的感覺。
3. 提煉寶藏,照亮前路:十五年積累的案例、踩過的坑、悟透的道,是閃著金光的寶藏。別讓它們蒙塵。嘗試總結、梳理、分享、帶教新人。從一線接線員,向知識沉淀者、經(jīng)驗傳承者、團隊賦能者悄然轉身。你的價值,將在點亮他人的過程中獲得更悠長的回響。
4. 向外張望,儲備糧草:利用縫隙時間,向外探索??蛻絷P系管理、基礎數(shù)據(jù)分析、實用心理學知識,甚至寫作、培訓技能……這些關聯(lián)領域的點點星火,都可能在未來的某個轉角,為你打開一扇新的窗。
焦慮是真實的,未來的迷霧也是真實的。但與其被恐懼的巨獸吞噬,不如將它視作一記響亮的警鐘,喚醒我們未雨綢繆的行動力。
歲月確實會磨平年輕的棱角,但它同樣能將一顆顆鵝卵石沖刷得溫潤而堅實。我們無法拉住時間狂奔的腳步,也無法完全預知行業(yè)的潮汐方向,但我們能牢牢握住的,是如何填充當下每一個“嘀嗒”作響的瞬間。
且行,且珍惜。珍惜此刻耳畔響起的電話鈴聲,那是我們存在價值的角斗場;珍惜每一次與客戶跨越電波的真誠連接,那是冰冷代碼永遠無法復制的溫暖;珍惜身邊這群并肩作戰(zhàn)、吐槽取暖的伙伴,在相互扶持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同時,且行,且儲備。像松鼠執(zhí)著地囤積過冬的橡果,一點一滴地儲備知識,打磨技能,錘煉那顆應對無常的強大心臟。
當我們筑起了堅實的“護城河”,建好了多元的“儲備倉”,“老”便不再是衰弱的注腳,而是經(jīng)驗沉淀的勛章,智慧閃耀的光暈,是面對風浪時那份獨有的從容。
未來的航道或許暗礁潛藏,但只要心中燈塔不滅,步履不停,每一個在時光長河中堅守的“老客服”,終將找到屬于自己那片不可替代的海域。
因為這條航線上沉淀的,遠不止歲月的刻痕,更有我們以聲音為筆、以共情為墨,書寫下的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與職業(yè)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