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從事銀行金融后臺工作的“老客服”,直到現(xiàn)在聽到客戶要求投訴的問題,心中不免還是產生一絲擔心,主要擔心員工對于投訴還沒有完全產生“敬畏”感。
當前,大批95后新生力量踏上工作崗位,他們的思想相較85后已經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青年員工日益增多的趨勢下,如果他們無法對投訴產生足夠的“敬畏”感,那就投訴處理工作來講,可能會產生“災難性”的后果。如何做到既“尊敬”客戶的訴求,而又“無畏”客戶的訴求,真是門學問。
01
“怕,你就輸了一輩子”
“悟”客戶的情緒,“敬畏客戶”不是讓你去害怕
電影《激戰(zhàn)》中,張家輝曾對彭于晏說過這樣一句臺詞:“怕,你就輸了一輩子。”是啊,即便對手的過分強大,但絕不能恐懼退縮,因為害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但如果客戶在電話那頭不停地抱怨,無休止的責備,有時甚至辱罵或者憤怒咆哮。試問有幾個客服心里不發(fā)怵,對于新員工來說,平日里很難體驗到這種“刺激”,他們涉世未深,且又心理嬌脆,一不小心,心態(tài)就會受客戶影響,一旦心態(tài)被攻破,那么所有的流程、方案、話術都會在腦子里瞬間變成漿糊,要么被噴的啞口無言,要么被吼得結結巴巴,要么被嚇得眼淚決堤,連同客戶保持正常溝通都困難,更別提解決客戶訴求問題。
那么,當遇到狂躁的客戶,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
第一,靜心定神,寧靜致遠。努力先讓自己平靜下來,只有冷靜,才能有效的判斷客戶的情緒到底是發(fā)泄型還是表演型。如果是發(fā)泄型,一般情況下你只需要安靜的聽客戶發(fā)泄完情緒,適時地禮貌回應,表示你還在傾聽即可,待客戶發(fā)泄完,客訴已經解決了一大半了,剩下的做好流程處理即可。
如果是表演型客戶,那他(她)們多半是希望通過自己的情緒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只要在后續(xù)處理過程中,盡心盡力幫客戶解決問題,這個客訴也會迎刃而解。
第二,莫因已急,引火燒身。如果遇到情緒激動的客戶,千萬不要因為急于解決訴求,而不合時機的插話甚至打斷。即便是非常簡單的業(yè)務,即便擁有很多種解決方案,即便是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原因如下:一是耐心傾聽情緒激動的客戶說完,是對客戶的一種保護,人在激動情緒時,如果不通過某種方式宣泄出來,是對人體健康有損害的。二是我們的傾聽和回應更多的是一種素質和服務的體現(xiàn),如果客戶說一句,我們也著急插一句的話,那最壞的結果會變成客戶反過來要投訴你,你還一頭霧水,覺得好冤枉。
其實,客戶一句話就會讓你啞口無言,“你為什么不聽我說,非要搶我的話,你什么服務態(tài)度?”客服小伙伴們,服務態(tài)度問題并不是在電話中罵人,冷淡,語言暴力才是服務態(tài)度不好。不聽客戶把話說完、搶話,你所認為的“好心好意”,盡快幫客戶解決問題,但卻是服務上的瑕疵。
第三,換位思考,真情理解。作為銀行后臺工作人員,在流程允許前提下,站在客戶角度去考慮客戶的難處,幫客戶解決問題,會使服務的溫度驟升,更快的贏得客戶對銀行的好感,大大降低應訴的難度。
而現(xiàn)在,有不少員工看心情服務,客戶對我們的“態(tài)度”直接決定業(yè)務辦理的效率,客戶友善和氣,處理的效率就高一些,客戶蠻橫暴躁,處理就稍微怠慢一點,這種服務心態(tài)絕對不可取的。
02
“沒事兒走兩步,要啥自行車”
“想”客戶的業(yè)務,“安撫客戶”不是讓你去忽悠
著名小品藝術家本山大叔在他的作品《賣拐》中有過這樣一句經典臺詞,從一開始的“沒事兒走兩步”,到之后忽悠成“要啥自行車”,每次聽見都讓人忍俊不禁,好好一個范偉硬是被忽悠瘸了。
在我們的工作中,也有不少忽悠型員工,業(yè)務處理全憑一張嘴,話術一流,客戶在線聽著開心,自己說得也十分過癮。但是這樣的員工往往容易東窗事發(fā),安撫和忽悠,也是員工容易混淆的一個概念,如果認為忽悠客戶可取的話,那么產生投訴也只是時間問題。
面對日趨專業(yè)的客戶,我們如何真正做到既能安撫好客戶,又讓客戶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呢?
第一,理清思路,積極引導。認清處理客訴最終目的,在流程、政策、權限和能力能夠支持客訴處理的基礎上,進行安撫才是正確的,原地踏步的安撫和沒有方向的建議是在耽誤彼此寶貴的時間,甚至有引發(fā)矛盾升級的隱患。
第二,熱情主動,贏得信任。第一時間明白客戶需求后,一方面用自己的熱情服務,化解在前期業(yè)務處理中給客戶造成的誤會或不解,安撫情緒的同時,找到匹配此業(yè)務需求處理的流程和對應的特殊方案。記住,處理客訴永遠不要只準備一套方案,兩種及以上備選方案會讓客戶覺得客服的處理能力更專業(yè)。如果每次僅提供一個方案,而客戶又不接受,兩三次之后,客戶的耐心會被消磨殆盡,之后就很難再繼續(xù)保持有效溝通。
第三,定期回訪,鞏固感情。任何一個投訴客戶在經過一次客訴以后,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的朋友或者繼續(xù)與我們保持“敵對”。所以,在投訴處理完結后,不定期的回訪,表達我們的關心,將心比心,客戶一定會被逐漸感化。
03
“有事您說話,包在我身上”
“明”客戶的需求,“滿足客戶”不是讓你無底線
央視春晚上還有這樣一個小品,名叫《有事兒您說話》,完美演繹了一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物形象。不管大事小事,只要對方開口,絕不推脫,全部扛下,最后不僅事沒辦妥,還落下個能力不足的印象。
在我們給客訴處理的過程中,就有這樣的員工,為了讓客戶滿意,先不管流程是否支持,政策是否允許,直接滿口答應,客戶一開始十分欣喜,后來又告知這個辦不成,那個不好弄,結果遭來一通投訴。
那么,當客戶提出各式各樣的需求,我們該如何去服務呢?
第一,干凈利落,一步到位。如果客戶提出合理的要求,一方面,出于解決客訴的角度,應該盡可能滿足,最快時間化解矛盾,達成一致,重新贏得客戶對銀行的信任。另一方面,如果客戶的要求較難實現(xiàn),作為應訴人員,應該全力爭取時間,用積極、負責的態(tài)度壓縮解決時間,減小客戶的損失,避免因時效等問題造成客戶情緒波動。
第二,步步為營,“蠶食”底線。如果客戶提出的要求存在難度或者無法滿足,我們是忍,還是拒?忍,銀行利益受到損害,員工覺得委屈;拒,客戶要求達不到,投訴態(tài)度強硬,銀行聲譽可能因此受損。這時候,只能談。談的目的并不是以絕對說服客戶為結果,而是將雙方承受的底線慢慢拉低,各退一步后,達成一致,將雙方的損失降到最低。而這個過程需要時間,所以不要總想著一招制勝,步步為營讓客戶降低訴求,才是可取之策。記住,面對這種客戶,心急只會暴露軟肋,讓客戶抓住我們的短板咬住不放,最終功虧一簣。
說一千道一萬,應訴工作非一日之功,重在平時的積累。任何一種客訴,不論處理的難易,我們都需要投入人力、時間和資源,這對銀行來說本就已經是一種資源損失。
面對原因各異的客訴,唯有始終如一的專業(yè)服務態(tài)度,才是真正降訴的法寶。希望這樣一篇分享,能夠為大家日后的應訴工作提供一點參考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