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的工作年度之后,許多呼叫中心都要面臨員工離職管理的問題。新年度的開啟帶來了新一輪的離職潮,而如何從每一波的離職潮中總結經驗與規(guī)律,并有效應用于呼叫中心的管理工作中,這是每一個呼叫中心管理者必須要關心和思考的問題。
以某呼叫中心離職原因調查分析結果可知:導致員工離職的最主要因素是“薪酬福利”和“發(fā)展空間”(如下圖)。
面對這個真相,作為管理者,我們該怎么辦?這里可以從兩個角度出發(fā):一是“未雨綢繆”,其二是“亡羊補牢”。
未雨綢繆
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說,萬事都要先做好防范措施,要做好應急預案。員工離職管理也是一樣的,不能等離職發(fā)生了再去找問題,應該提前做好未雨綢繆,降低實際的離職發(fā)生率。上圖已經告訴我們員工離職的兩大主要原因:一是薪資,一是發(fā)展。
這里我們以海底撈的管理模式為例,海底撈的離職率一直都在業(yè)內保持較低水平,甚至有媒體宣揚其三年員工零離職。我們就其薪酬和員工發(fā)展為方向,來看看海底撈是如何做的?
薪酬體系——高薪?設置合理薪資更重要!
HR在做薪酬管理的時候,要明白一個道理:留住優(yōu)秀人才,并不是說一定要給高薪,而是要給合理的薪酬。對員工來說,工資多多益善;但對企業(yè)來講,錢要花在刀刃上。
海底撈最早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固定工資+獎金”薪酬模式,隨著企業(yè)效益的擴大,不同級別的員工在付出同等勞動的情況下,所獲得的收益差距也越來越大,極大地影響了內部公平。
怎么辦?海底撈開始改變薪酬體系,將原來的固定工資變成了計件工資,并且高出同行10%,多勞多得。由于員工的積極性提高了,整個工作效率實現(xiàn)了翻倍。
晉升機制——基層做起,明確清晰有盼頭!
對于一般的企業(yè)來說,基層員工是很難進入管理層的,尤其是大廠,有些人混了十多年可能還只是經理崗位。管理者往往認為內部基層員工的素質偏低,不能夠勝任管理工作,寧愿從外部招聘高層,也不愿意給下面員工機會。
這種現(xiàn)象在人力資源領域被稱為“玻璃天花板效應”。
但在海底撈就很好地打破了這種天花板。因為在他們內部,大部分管理者都是從基層做起的,每個店長一定干過服務員的崗位。即使是外聘的管理人員,也要用輪崗的方式到基層鍛煉,熟悉各個領域的工作內容。
所以海底撈,幾乎沒有領導是空降的。這不僅貫徹了“公平”這一原則,也讓員工工作更有干勁。
有了明確且清晰的晉升機制,員工就會有盼頭。
亡羊補牢
如果員工已經向你提出離職申請,組織要發(fā)展,人員流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需要避免的是那些關鍵崗位員工,那些有經驗的老員工的隨意流失。這時,組織就需要啟動離職管理的“亡羊補牢”機制——離職面談。
1)任何員工提出離職,其直屬上司都需要在第一時間與其進行面談,了解員工離職的想法,減少因誤解等原因造成的流失。
2)對于關鍵崗位員工或有經驗的老員工的離職,除了直屬上司面談外,還需要更高一級主管與其進行離職面談,而且面談最好能在員工提出離職的三個工作日內完成,以體現(xiàn)出管理層對其重視。
3)若所有的挽留都無法奏效后,在員工進行離職交接的當天,HR也需要進行最后一次離職面談。這時候的面談,主要是聽取員工的意見反饋,包括他的不滿之處。
只有這樣做,才能避免將來有員工因同樣的問題造成新的流失,這也是離職面談機制真正實現(xiàn)其“亡羊補牢”的價值所在。
所以做好員工管理還是很有必要,因為員工是企業(yè)最大的財富,善待你的員工,留住你的人才,企業(yè)才會迎得未來更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