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很要好的單身男性朋友曾在一次酒后放過這樣的豪言:泡妞——20到30歲的我們得重點發(fā)力,20歲以下的我們要不斷嘗試,30到40歲的我們也絕不放棄;就是當時的一句玩笑段子,后來工作中卻經常會想起,或許這蘊含著產品經理工作的一絲契合。
有這樣一個看似簡單,但所有產品經理都在為之努力的運營三部曲:
做一個吸引用戶的產品;
通過運營留住用戶;
讓用戶持續(xù)活躍在產品上。
運營的道理就在“用戶”,依用戶為依歸,緊密圍繞用戶。因此,運營產品歸根到底其實也就是運營用戶。那么,用戶該怎么運營?
一:正面和側面看用戶
60-70后給別人介紹對象:我親戚家有個女兒,28歲,國企職員,長住上海,人挺不錯的,去見見?
關鍵詞:年齡、地域、職業(yè)
80-90后給別人介紹對象:我深圳有個朋友,90后的長發(fā)大美女,絕對女神范,身高168身材巨好,外企工作,有房有車,典型吃貨,啥時候約出來吃個飯認識下
關鍵詞:年齡、地域、外形特征、收入情況、興趣愛好
——正面視野(產品運營)中的用戶是普遍化的,相似度高的,或者是劃分粗放的,個性差異不明顯;而側面視野(用戶運營)中的用戶則是良莠不齊的、泥沙俱下的、光怪陸離的;就像現在形容女性的網絡術語:蘿莉、御姐、女王、軟妹子、女漢子………
從側面看用戶是用戶運營的入門心法。如何正確的從側面看用戶,則需要豐富的數據支持:
通過用戶特征庫的屬性,進行不同屬性的交叉分類,我們擁有了豐滿的用戶畫像。
以數據為基礎,清晰用戶畫像,再結合產品的定位,緊緊鎖住核心用戶,這是是否就可以通過出色的營銷手段吸引用戶來我的產品,是不是意味著就能成功呢?
二:產品中用戶的生命周期
縱觀人類的生命歷程,大多數人都會觸發(fā)同樣的事情:
常規(guī)路徑:比如出生、學習、工作、結婚、生子等經歷;
頻繁觸發(fā)路徑:比如吃飯、生病、旅游等行為。
同樣,產品也有著一套相同的用戶生命周期,比如游戲:
常規(guī)路徑:
頻發(fā)觸發(fā)路徑:
用戶在產品體驗路徑上會觸發(fā)不同情景,進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常見的情況就是活躍提升、產生付費、活躍降低,流失。而出現這樣的情況后,產品運營會根據產品大盤的數據表現來制定普遍性的運營手段進行干預,在游戲維度,產品運營一般會通過充值、活躍、回流等面向整體用戶的營銷活動來刺激整體數據的變化。
但事實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一樣,比如什么時候讀書、什么時候結婚,從事什么工作,喜歡做什么事情,看似看似一致的生命脈絡,有著各異的精彩。用戶運營就要針對于此,差異為之。
三:用戶運營應該做什么
我們首先需要做兩件事情
1.對產品里已活躍的用戶按不同的屬性劃分歸類
2.觀察劃分歸類后的不同用戶群體在產品體驗路徑中的表現
這里以一個概念圖引出:
再論怎么做才能延長用戶生命周期,提高用戶價值,反哺產品價值。
大數據下的用戶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精準干預CLM)
基于大數據實現對不同群體用戶進行數據監(jiān)控,并識別需要進行影響的用戶。
在用戶頻繁觸發(fā)的路徑,設計運營內容干預用戶游戲體驗的過程。
持續(xù)跟蹤干預后用戶在產品中的表現,并反哺推動產品內容升級。
擴大用戶觸達渠道的場景,逐步提升用戶干預的內容,提高用戶干預成功率。
四、用戶運營怎么去衡量價值呢?
前期可通過ABtest的手段,觀察是否進行用戶運營的產出對比,后期則通過不斷拓展渠道能力和運營能力來擴大用戶運營的范圍,延長用戶在產品中的生命周期,擴大用戶運營的價值。
產品要依用戶為依歸,運營更要圍繞用戶。用戶運營猶如中醫(yī)診療,以望聞問切的觀察為始,再針對配藥給予干預,以達到祛疾養(yǎng)生之效;用戶運營人的態(tài)度,則需如文首所提:不管產品本身處于什么階段,我們都不放棄不拋棄每一類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