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正
“我一直不覺得自己聰明”
在朋友眼中,陳永正是個瑜伽高手,“身段很柔軟”。在投資者眼里,“陳永正是全中國最聰明的人”,有人甚至建議陳天橋向他學習。但陳永正卻說:“從小到大,我一直不覺得自己聰明。”他說在貝爾實驗室時,“做到部門經(jīng)理”是他當時的最高目標。如今,陳永正早已超越他的人生目標。他先后在中國統(tǒng)領過摩托羅拉和微軟,現(xiàn)在又執(zhí)掌NBA大中華區(qū),并讓中國首支拉拉隊登陸NBA。他否認將去Google就任中國區(qū)總裁,“真的沒有這回事。”
海南三亞,下午兩點,陳永正的電話來了。幾分鐘后,陳永正獨自一人出現(xiàn)在記者面前。這多少令人有點吃驚——今年長江商學院在海南三亞的活動中,李書福、郭廣昌、張朝陽還有少林寺的釋永信主持,幾乎人人都帶了好幾個助手。只有陳永正是一個人出場,作風極為“美式”。
這和他的老上司比爾·蓋茨幾乎如出一轍。1994年,比爾·蓋茨已經(jīng)是全球首富。但他第一次訪問中國時,只背了一個雙肩包。他就自己一個人,沒有任何隨員。“這是你全部的行李嗎?”接機者問。“是的,走吧。”蓋茨回答道。聊到比爾·蓋茨,他說:“我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比爾·蓋茨隨口說的話,你站在旁邊記下來,就是一篇文章,他的頭腦超好。有一次,蓋茨來中國后,在回國的飛機上給我寫了一封電子郵件。每一件事情一行,一共寫了40 行。他談了自己對中國市場的觀察和擔心,幾乎全部都是我平日所思所想。但比爾只考察了三天,就把我在一年內看到的問題,全部提及了。”
說這些話時,他臉上帶著那個“偉大的微笑”(微軟員工語),手上只拿了一個黑色的小本子,因為,“如果想到有趣的點子,我會隨時記下來。”
按照陳永正的理論:“其實,每換一個老板,你都能看見不同的行事方法。”多年來,這位明星職業(yè)經(jīng)理人,先后在中國統(tǒng)領過摩托羅拉和微軟,現(xiàn)在又執(zhí)掌NBA 大中華區(qū)。
在他眼里,NBA老板大衛(wèi)·斯特恩和比爾·蓋茨的商業(yè)直覺都很好,而大衛(wèi)·斯特恩則是他所遇見的最有遠見的人。“大衛(wèi)·斯特恩很厲害。當初他就職時,美國有兩個籃球聯(lián)盟。在他的強勢收購下,NBA才成為最大的籃球聯(lián)盟。他的要求很高,這也幫助我不斷改變。”
2007 年10 月,陳永正辭去微軟中國區(qū)首席執(zhí)行官。至今,他轉投NBA已經(jīng)兩年多。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的美國媒體認為:“這位職業(yè)經(jīng)理人,是中國市場上最出色的國際性商業(yè)領袖之一。”所以,他在NBA 的每一次“投籃”,都會引起全球商界的關注。
低調的他,始終無法避免風浪。數(shù)周前,一則消息正在網(wǎng)上流傳:“陳永正將去多事之秋的Google,就任中國區(qū)總裁。”“真的沒有這回事。”就在專訪前一天,陳永正否認了該說法。
“NBA給我提供了很大的空間,這里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做。”他告訴《外灘畫報》:“再干5-10 年,沒有問題。”而NBA 全球業(yè)務總裁海蒂·尤伯羅斯第一次見到陳永正,就告訴他:“你是為NBA這個工作而生的。”
NBA的第一支中國拉拉隊
“真的很有趣。”23歲的上海女孩張岐,談到自己成為美國NBA首支中國拉拉隊隊員時說:“在克里夫蘭市,我們六個中國女孩一出場,立即引起轟動,那感覺就如同明星一般。”
“中國首支拉拉隊登陸NBA。” 這是陳永正所帶領的NBA中國團隊發(fā)起的一個創(chuàng)意:“在NBA 歷史上,也從未有過。”2009 年,NBA中國聯(lián)手青島啤酒,在中國發(fā)起NBA拉拉隊隊員選拔賽。最后的勝者,將飛抵美國NBA聯(lián)賽現(xiàn)場進行表演。張岐是最后的勝者之一。張岐并不認識陳永正,但后者卻專門給她寫了一封親筆信。正是這封信,才使得被美國領事館拒簽了一次的張岐,最終順利過關。
“什么?你去美國參加NBA 拉拉隊?”2009 年底,當張岐第一次站在簽證官面前時,“幾乎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雖然她手握NBA的正式邀請函,但美國簽證官對這個故事無從理解。
在美國,誰家的女兒能成為NBA拉拉隊隊員,是一件相當榮耀的事情。后來,張岐到了洛杉磯才知道:“NBA拉拉隊隊員必須品學兼優(yōu),一般很少有亞裔,以前也從來沒有從別的國家直接過去的女孩子。”
而且,“簽證官首先就不相信中國有拉拉隊,”張岐說:“他們直接表示你漂亮、年輕,有在美國生存的能力,具有很強的移民傾向,所以不能通過。”
被拒簽的張岐心急如焚,那時,主辦方通知她必須到北京集合,在指導老師的培訓下,做最后的“沖刺”。“我們去NBA,得帶兩只舞蹈去,一只純美國化的,一只中國式的。”
最終,陳永正的親筆信幫了張岐大忙。結果,在騎士隊的主場,身穿紅黑古裝的中國姑娘們,在中場表演的“功夫扇”舞,引來全場陣陣掌聲。
“和奧尼爾等NBA球員一樣,我們拉拉隊上場后會被一一報名。”張岐明顯感到自己在NBA賽場上被人當成了“皇后級女生”:“人們認為我們是最頂尖的中國女孩。”
一路上,NBA不僅有全程的專業(yè)團隊,負責拉拉隊的飲食起居、對外宣傳,“他們還派了頂級化妝品牌的美容師,給我們講解了場上的妝容,”張岐說, “每一項要求都非常規(guī)范、細致,比如國內喜歡在眼角沾銀光粉的做法,是被禁止的。因為場上的燈光會照到這些銀粉,而使你的面部顯得毫無生氣。”
“原來這就是NBA。”回國后,張岐隨即發(fā)起了對CBA聯(lián)賽拉拉隊的競標。“這個活動吸引了大約7億人的關注與參與。”陳永正說:“NBA中國這兩年的重點,放在青少年身上。我們想把籃球變成一個時尚的文化符號。”
鋪天蓋地的活動、隨處可見的零售店,“這已經(jīng)不是大家熟悉的美國 NBA了,”《華爾街日報》指出“,TIM CHAN(陳永正) 帶來了一個中國式NBA。”
陳永正并不諱言NBA中國創(chuàng)造的新模式:“過去一年,我們的業(yè)務平臺做得不錯。比如電視普及、活動天數(shù)都比前兩年增加了一倍,合作伙伴也達到了50 多家;接下來,我們還將與上海電影制片廠合作拍片。”
張岐她們所奔赴的“美國NBA 中場”,則是陳永正的另一種想象力。“在場上,話筒里只要叫一聲青島啤酒女孩,那些老美們就特別激動。”張岐說。
“由于NBA聯(lián)賽并沒有在中國落地,原來成熟的體系無法拷貝。陳永正不得不顛覆原來的模式。”業(yè)內人士如此評價道。陳永正卻樂在其中:“我認為一個人最大的幸福,就是不斷挑戰(zhàn)。”他有一句口頭禪:“hot make sense”,中文意思是:“這好像還有一種可能性”。他說:“創(chuàng)新是最有趣的,我最怕自己陳腐不變。”
當初,陳永正把摩托羅拉(中國)帶上頂峰之后,選擇去微軟。“那時,網(wǎng)上有一個投票,預測我到微軟后會否成功,我很好奇,進去一看,發(fā)現(xiàn)大家預測成敗的概率是50%對50%。”有人認為陳永正是在冒險:“摩托羅拉是中國最大的外企,員工就有13000 人。而微軟中國只有5000 人。”但陳永正覺得,“你要反向思維,一般大型外企在中國的銷售量應占其全球的5%-10%,可微軟還不到1%,這說明我的空間很大,并沒有太大風險。”
而在加入NBA 之前,陳永正“大概只想了一個月”,他說“也是憑一種直覺”。給他啟發(fā)最大的正是前任老板、微軟全球首席執(zhí)行官鮑爾默,因為后者曾說:“很多人將中國看成全球制造基地,這是不全面的。中國將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每人喝一罐可樂,就是13億罐。”
這與NBA 全球業(yè)務總裁海蒂·尤伯羅斯看法極其相似。她說:“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NBA中國市場,只是冰山一角。”
“《圣經(jīng)》上說,你要看別人的優(yōu)點”
2003年,陳永正遇見了盛大創(chuàng)始人陳天橋,那一天他親自送唐峻到盛大就職,這是他從摩托羅拉帶來的一個歡送文化。“我知道我和天橋兩個人的英語名字一樣,都是TIM CHAN。”陳永正后來說。不過,當時的他并不知道盛大風險投資人周志峰告訴陳天橋的那一句話,“陳永正是全中國最聰明的人,你要向他學習。”彼時,陳天橋正為公司上市、內部復雜的糾葛頭疼不已。
“是嗎?”幾年后,談起這段往事,陳永正大笑起來:“從小到大,我一直不覺得自己聰明。”為此,他講了一個段子:“我記得在美國念書時,寢室有一個北大來的同學,他真的很聰明,經(jīng)常不去上課,但分數(shù)永遠第一。有一次,教授出的題目,全班同學都不會做,我們只好去找他。他看了一會后說,題目出錯了。接著,他用一個公式,求證了一遍。”
陳永正習慣把自己“稍微放謙卑、謙虛一點”。他說:“這是《圣經(jīng)》上說的話,你要看別人的優(yōu)點。”
AMD 大中華區(qū)前副總裁吳世雄是陳永正多年的好友,“我覺得一個人做到一定職位后,就不是智商問題,而是情商問題了。”他說:“我們兩個一起練習過瑜伽,TIM(陳永正)身段很柔軟,很多高難度的動作做得極好。”
現(xiàn)實中的陳永正,數(shù)次“以柔克剛”:在他加盟微軟中國以前,微軟一直被牢牢地釘在了負面商業(yè)案例的靶子上:它恐嚇中國盜版用戶的律師函,糟糕的收益,對政府和國企叢林的無知,以及面對本土PC 企業(yè)索要更優(yōu)惠條件時的強硬態(tài)度,都被中國的政府官員、企業(yè)家和消費者們一一記在了賬上。
當時,很多人質疑陳永正能否抹平這些不愉快的記憶?但是,他做到了。正是在他的主導下,微軟成功邀請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前往比爾·蓋茨私人住宅探訪。
“政府關系不是某一個人的關系,而是要看公司的政策是不是符合國家發(fā)展的方向,支持發(fā)展的力度大不大,如果能做到,政府關系就一定好。”陳永正說,“這個公司幫助中國發(fā)展,中國政府怎么不支持呢?”
在他的率領下,微軟不再抨擊中國盜版泛濫的情況;離職前一年,他還簽下了價值17 億美元的微軟在華超級大單。其秘訣在于,“我替中文版的windows 系統(tǒng),在總部申請了一個特別的價格。”
在微軟,全球統(tǒng)一定價一直是一個原則。陳永正為了爭取這個價格,曾經(jīng)與微軟首席執(zhí)行官鮑爾默發(fā)生過數(shù)次爭論——“我知道那個數(shù)字,”鮑爾默說:“我是學數(shù)學的。”“我也是學數(shù)學的。” 陳永正回答道。
“忍耐,是一種被過于拔高的美德。”
陳永正后來說:“中國人總是講求忍耐。但其實,有時你要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并且與人溝通才行。”
不過,如今的NBA 也正面臨微軟最初在中國遭遇的尷尬。2007年,大衛(wèi)·斯特恩對外宣布,NBA 將在中國組建職業(yè)聯(lián)賽,結果令中國籃球界的一些人士頗為緊張。他們擔心:NBA 巨星會不會成為CBA 球員很大的一個挑戰(zhàn)呢?
“麥當勞進入中國很長時間了,”一次,籃協(xié)主席李元偉同時提到NBA和CBA時這樣說, “但你會發(fā)現(xiàn),仍然有很多人熱愛上海菜。”
出生在臺灣的陳永正,從來沒有到大陸鄉(xiāng)間看過籃球賽。他的小本子上記下了這一幕:“有一次,我到了一個村莊,看見村民們都在石頭地上打藍球,那個籃球框已經(jīng)要壞了。他們就讓每一局的輸者,派一個人去扶著籃球框,這就是熱愛,我很感動。”
他甚至在想,“有一天,能不能讓NBA的球星也出現(xiàn)在農村的賽場上呢?”按照陳永正的設想,今后NBA 將會積極投入到鄉(xiāng)村球場的興建,“我們也要參與到農民健身中去。”另一方面,NBA也會參與到培訓CBA教練的事業(yè)中。
多年前,陳永正從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畢業(yè),走進了美國貝爾實驗室。“在貝爾實驗室,我干了九年,”陳永正說“,每一年,我都會回頭看看,下一個方向在哪里?”當時,他對部門里的華人經(jīng)理許駿非常崇拜。當時,他所樹立的人生目標,就是在退休之前能夠象許駿一樣做到部門經(jīng)理。“這在今天很多年輕人看來,可能根本不算什么理想,但那確實是我當時的最高目標。”
如今,陳永正早已超越他的人生目標。但兒時的他卻“不善言談”,“因為我家靠近市場,母親擔心周邊環(huán)境太繁雜,沒有讓我上幼稚園。開學第一天,老師讓大家自我介紹,全班只有我一個人說不出一句話來。”
讀中學時,陳永正開始從一個不善言談的人變成了一個“社會活動家”。那時候他參加了許多社會活動,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參加了基督教會。在這些活動中,陳永正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組織和領導才能。每次“團慶”時,他除了是活動的組織者外,還任唱詩班的指揮。
一個公開的場合,陳永正忽然被問到一個難題:“很多人生前就會總結自己的一生,其中最好的辦法,是給自己寫一個墓志銘。如果你來寫,會是什么?”他想了一會,說:“一個不斷前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