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29日上午消息,據(jù)國外媒體報道,微軟必應(Bing)搜索網絡受眾部門高級副總裁尤素夫·門迪(Yusuf Mehdi)在3月25日于紐約召開的搜索引擎策略(Search Engine Strategies)大會上表示,微軟迄今在搜索引擎市場落后于谷歌的主要原因是其忽視了“長尾效應”。
門迪談到微軟在互聯(lián)網和搜索領域的發(fā)展時表示:“我們在這一領域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忽視了長尾效應,過于關注搜索結果的頭部端(head)……但結果卻是長尾端(tail)更為重要。”對微軟來說,忽視長尾效應意味著搜索引擎主要提供來自熱門網站的搜索結果,而忽視了來自較小、較不知名的網絡資源的搜索結果。
他指出,在過去11年時間里,長尾效應給谷歌帶來了更多的流量和營收。目前谷歌在美國網絡搜索市場占有65%的市場份額,而微軟必應搜索引擎的市場占有率為11.5%。自2009年6月推出以來,必應的市場份額增長了3.5個百分比。但同期谷歌的市場份額還在不斷壯大,必應的市場份額增長主要來自于雅虎。
門迪表示:“考慮到長尾端的急劇增長,這個因素發(fā)揮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以一個月的時間段為例,必應搜索引擎中三分之一的搜索條目都是首次出現(xiàn)的,而其中大部分搜索都不會再次出現(xiàn)。我們必須了解這一新的數(shù)據(jù)流,并正確地應對這一狀況,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門迪認為,長尾效應以及相關規(guī)模挑戰(zhàn)是谷歌占據(jù)并擴大市場份額的重要原因。谷歌每年從數(shù)字廣告市場獲得了230億美元的收入。但他也表示,市場趨勢正在向熱門搜索端轉變,這也是微軟與微型博客Twitter、Wolfram Alpha以及熱門定位共享服務Foursquare等網站達成合作協(xié)議的主要原因。
門迪表示,當前的網絡搜素并不是為探尋人類的搜索思維方式而設計,存在著模糊性。而必應搜索引擎意在解譯用戶意圖,這意味著通過相關或不相關的搜索關鍵詞去探尋用戶的搜索目的。他說:“與消費者進行對話更為重要,我們正努力了解用戶意圖,并采取行動滿足他們的需求。”
必應主管斯特凡·維茨(Stefan Weitz)近期在接受eWEEK采訪時也曾發(fā)表過類似觀點。
“頭”(head)和“尾”(tail)是兩個統(tǒng)計學名詞。正態(tài)曲線中間的突起部分叫“頭”;兩邊相對平緩的部分叫“尾”。從人們需求的角度來看,大多數(shù)的需求會集中在頭部,而這部分可以稱之為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個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而這部分差異化的,少量的需求會在需求曲線上面形成一條長長的“尾巴”,而所謂長尾效應就在于它的數(shù)量上,將所有非流行的市場累加起來就會形成一個比流行市場還大的市場。(逸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