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
超越資本主義
2009年5月5日下午3點,紐約洛克菲勒大學(xué)校長室內(nèi)迎來了全美國最富有的一群人。包括洛克菲勒家族掌門人大衛(wèi)•洛克菲勒、紐約市長布隆伯格、黑石集團董事長皮特•彼得森、金融大鱷索羅斯和奧普拉•溫弗利在內(nèi)的14位貴賓攜帶家眷,悉數(shù)出席。誰將這些人齊聚于此,開始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財富論壇”?
是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這個世界上最為富有的兩個人,他們出面發(fā)起并組織了這次聚會。而大衛(wèi)•洛克菲勒,則是這次聚會的主辦方。
也許是全世界最值錢的這一份請柬底部,3個人的簽名赫然在目,從左至右,洛克菲勒、蓋茨、巴菲特。請柬里寫明,為了世界經(jīng)濟與慈善的未來,他們迫切希望能夠與這些在商界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人交流。
有人將這場聚會透露給了美國一家網(wǎng)站。這些身家加起來超過1300億美元的人在密謀什么?一時間,全美所有人都開始猜測,各種流言蜚語令人應(yīng)接不暇。包括“ABC新聞”在內(nèi)的各家媒體形容這場宴會為“秘密”、“陰謀”,聲稱每位名人都有15分鐘的演講時間,有一家廣播電臺甚至公然宣稱,“這些富人在搞些不對勁兒的惡作劇,而這對我們明顯是有害的。”
面對壓力,前蓋茨夫婦基金會CEO佩蒂•斯通尼斯菲出面澄清,但言辭卻十分模糊,“這些老朋友、老同事們只是在一起商討關(guān)于慈善的一些主意。”除了承認(rèn)這次聚會的確為蓋茨與巴菲特所發(fā)起,以及富人們“分享了他們的激情并且互相學(xué)習(xí),沒怎么討論經(jīng)濟”以外,討論內(nèi)容是什么,佩蒂只字未提。
自始至終,蓋茨本人選擇了沉默。
2010年6月,人們終于知道了那晚富人們的密謀主題。
比爾•蓋茨夫婦與巴菲特一起,選擇在《財富》雜志上,通過他們的朋友,也是《財富》雜志的高級編輯卡羅爾•盧米斯公布了一年前聚會的真相——“令人注目地轉(zhuǎn)變美國人慈善行為模式,引導(dǎo)他們捐出更多的財富。”也知道了在那次公之于眾的聚會之后,這些在當(dāng)下舉足輕重的富人繼續(xù)小規(guī)模私下相聚了兩次,3次聚會同樣都為比爾•蓋茨夫婦與巴菲特所舉辦。
在這些聚會上,蓋茨、巴菲特與富人們討論的主題只有一個:如何更有效地做慈善。
在與妻子和巴菲特多次商議后,蓋茨明白了自己希望達到的目的:匯聚人類歷史上數(shù)額最為龐大的一筆慈善資金。盡管他自己擁有約550億美元的財富,但要達到他所希望的慈善成果,他還需要更多的幫助。
所有人的捐助固然重要,但更直接也更有效的,還是那些富可敵國的人所能給出的承諾。在3次聚會結(jié)束后,蓋茨夫婦與巴菲特一起,達成了一項共同目標(biāo)——他們將號召《福布斯》“全美最富有的400人”排行榜上的所有富豪,共同宣誓,在其有生之年或臨死之際,捐出自己至少一半的財富。這項目標(biāo)被命名為“作出承諾”。
即便這“只是道義上的承諾,并不具有法律效力”,蓋茨與巴菲特的影響力也一樣無遠(yuǎn)弗屆。計劃公布之前,4位美國頂級富豪,房地產(chǎn)巨子埃里•布洛德、風(fēng)投資本家約翰•杜爾、媒體大亨格里•倫菲斯和前思科董事長約翰•莫格里奇即通過蓋茨基金會,宣布將加入計劃,捐出至少一半財產(chǎn)用于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