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辦公交服務(wù)熱線,本是件得民心的好事。可熱線接通難,又不免讓人有些心煩。
偏偏問詢者著急之時,有的接線員非但沒給予一點點慰藉,反倒不耐煩起來。如此“熱線”,豈不有?!盀榉奖憷习傩粘鲂袩嵝姆?wù)”的初衷?這種境遇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群眾的希望恐怕就會變?yōu)槭?/P>
不獨公交熱線,還有一些公益性的熱線電話也有類似問題。
解決這個“煩人”的問題,是便民利民的題中應(yīng)有之義。在我看來,解決之道,固然需要增添人力和完善技術(shù)手段,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李素麗那種熱心服務(wù)于乘客的真情。
有了這種真情,就會本著“民有所呼我有所應(yīng)”的負責(zé)精神,設(shè)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急人之所急,解人之所難。有了這種真情,就會自我加壓,從自身工作上挖掘潛力,以可能達到的最高標(biāo)準(zhǔn)提供周到溫馨的服務(wù),寧可自己添麻煩,也不讓群眾“添堵”。
城市管理、公共服務(wù)面臨的問題很多。破解這樣那樣的難題,從根本上說,就是要以人為本,真情操作。傾注真情辦事和不帶感情辦事,效果大不一樣。社會生活中的些許溫情、一點溝通都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市民更多地感受到這種真情,便會形成一種良性互動、共建和諧的氛圍,城市管理也會由此走向新境界。
讓“熱線”真正“熱”起來,更好更多地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公共服務(wù)的需求吧!
是為新年一愿。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