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出自“騷擾”
之所以冒出這樣的建議是因為Clair經常因為一些生活瑣事被朋友“騷擾”。在她的身邊,聚集著很多的外國朋友,他們的中文都不太好,一碰到事情就直接想到了這個“中國通”。久而久之,她就產生了這樣的想法。
“北京開通了很多熱線電話,一個電話就能解決問題。但這些電話有的沒有外語服務,有的服務外語水平比較差,他們無法享受服務。”Clair說道,“我很樂意幫助他們,但我覺得如果北京自身的服務能夠提高會更好?!?BR>
■調查發(fā)現:多數熱線沒有外語服務
記者對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服務熱線進行了調查。調查發(fā)現,大部分服務熱線都不提供外語服務,提供外語服務的也有時間限制,而且外語水平有待提高(見附表)。
調查中,120急救的工作人員坦白地說:“簡單的英語可以?!钡@在有時候造成“互相聽不懂”的狀況。
“以前我的德國朋友撥打移動電話,他打了電話講英語接線員聽不懂,而他也聽不懂接線員講的話?!痹诒本┐袅硕嗄甑牡聡藙伤夹Φ?,“可能因為是德國人,也可能接線員的英語比較‘中國特色’。”
■Clair建議:設置外語服務平臺
“我覺得像110和119這樣關乎生命安全的熱線一定得有英文服務?!眲伤冀ㄗh這些服務熱線能多用一些母語者或者發(fā)音比較好的中國人。市民耿先生則建議提供一個第三方英語服務平臺。
耿先生曾在美國機場遭遇過語言障礙,而美國人的做法他認為值得借鑒?!拔业挠⑽牟缓?,當時和機場的工作人員怎么也說不清楚,后來他撥通一個電話轉到一個平臺。這個平臺的工作人員既會中文又會英文,作了翻譯。我覺得這樣就挺好的?!?BR>
在耿先生的基礎上,Clair提議設置一個專門的外語服務平臺。“這個平臺不僅僅能夠提供英語服務,還包括其他的語言,它能提供所有最基本的服務。在北京的外國人可以直接往這個平臺打電話,也可以在打到別的熱線電話時被轉到這個平臺。我覺得這樣會方便很多。”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