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已成為各部門和市民之間的一座橋梁:斷電了可以撥打供電熱線,停水了可以撥打供水熱線,此外還有環(huán)保熱線、城管熱線、消費熱線等等,極大地方便了市民的生活。近來,不少市民打來電話反映對政風行風熱線的看法,同時記者也先后走進一些部門,了解這些部門工作人員工作中的酸甜苦辣。通過這段時間的采訪,記者最大的感受就是相互理解最重要。
熱線電話有“冷熱病”
市民:一些部門的熱線電話總是時冷時熱,而且這“冷熱病”都是有規(guī)律的。有時候熱線電話很好打,一打就通,有時候卻很難打通,不是占線,就是打通了沒人接。有時候接線員很客氣,有時候接線員卻愛理不理。
這“冷熱病”也有發(fā)作規(guī)律,即熱線電話開通之初,效果最好,其次是上級部門檢查時效果也不錯,再就是媒體關(guān)注時,情況也會有所好轉(zhuǎn),除此之外,效果就不能保證了。
點評:有關(guān)部門應加強監(jiān)督和管理,使熱線電話真正成為便民、利民的橋梁。
熱線電話不能成為擺設
市民:一些部門設立熱線電話就是為了更好地傾聽群眾呼聲,為市民辦實事,及時解決問題。可有些熱線電話打了后,起不到一點作用,問題依然存在。打進電話后,對方倒是很客氣,對市民反映的問題都詳細地做了記錄。但打完電話后,市民等了十天半月還是沒有結(jié)果,有的甚至久拖不決。
點評:開通一條熱線并不難,難的是熱線開通之后能不能真正地服務于民。熱線絕對不能成為聾子的耳朵——擺設。
互相理解最重要
相關(guān)部門:一些部門一位工作人員要接聽四五部電話,難免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情況。有時候接電話接多了,接聽員的語氣、態(tài)度可能有些不好。這就出現(xiàn)了市民反映的“冷熱病”。
接到市民的電話后,都是第一時間反饋到各個責任部門。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問題處理需要時間,不可能市民剛打了電話,那邊故障就已經(jīng)排除了。比如電纜被盜導致路燈不亮,要先去購置材料,才能讓路燈亮起來;突然停電,要徹底排查線路,才能確定問題出在哪里。
個別市民不理解,一打來電話就罵,接聽員還不能掛電話,對方說什么都只能聽著,完了還要給對方解釋。更有些無聊的人,每到半夜就打熱線電話騷擾接聽員。
點評:記者每走進一個部門,問工作人員有什么要對市民說的,總會聽到“希望市民理解”這句話。工作人員也知道市民遇到問題會很著急,他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及時幫市民解決問題,但具體的工作中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都需要市民理解。
青海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