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12355”,7月1日上午,設在太原市千峰路鴻峰花園的省12355青少年公共服務平臺熱線電話此起彼伏。鈴響三聲之內,04號話務員迅速接聽,同步記錄在電腦上,一一幫助聯(lián)系服務單位。接聽間隙,話務員陸續(xù)通話回訪青少年來電求助、上門服務的結果。均不收取任何中介費用。
前臺受理、中樞管理、后臺處理……屏幕顯示,從去年7月17日升級運行至今,24小時的 “12355”共接聽受理咨詢3985次,處理案件1554件,通過網(wǎng)絡、短信平臺和面詢受理并處理案件2000余件,被譽為是青少年身邊的保姆。
圓了大學生“村官”夢
去年7月18日,熱線電話剛開通,山西大學法律職業(yè)學院應屆畢業(yè)生小李就打來電話,反映他剛應聘靜樂縣大學生 “村官”,通過筆試、面試,進入體檢、學歷審查階段。當?shù)亟M織部門要求他7月21日前提交學歷證明,才能進行體檢,可他畢業(yè)的學院是掛靠山西大學,領畢業(yè)證還需20余天,如果不能在21日前把證明提交上去,他“村官”的資格將被取消。
指揮中心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與小李所在學院的教務處、學生處取得聯(lián)系。之后,工作人員撥通靜樂縣委組織部的電話,又與靜樂縣委分管領導取得聯(lián)系,說明情況,這位領導表示鑒于小李的情況比較特殊,也被服務平臺熱忱所打動,決定由7月18日延期至7月25日。23日體檢時,可先由小李所在學院出具一份證明材料,過后于25日務必提供畢業(yè)證件。小李終于在7月23日拿上畢業(yè)證,順利當上了一名大學生“村官”。
幫致殘員工討“說法”
去年7月底的一天,大同市27歲的張某打來電話。他被山西漢德環(huán)境工程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派到青海,工作期間突遇車禍,造成腰椎壓縮性骨折,為一級傷殘。因未與漢德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公司拒絕對其進行工傷賠償。張某拿到了一審敗訴的判決書,幾近絕望。
服務平臺立即聯(lián)系法律專家,并與張某預約次日帶案件相關材料前來面談,了解了案件的來龍去脈,本案還涉及到另一個人和另一家公司,案情復雜。
鑒于案件仍在上訴期內,法律專家建議馬上提起上訴,并進一步準備相關證據(jù)材料。考慮到張某失去生活能力,家里還有兩位花甲老人和一個剛滿三歲的女兒,服務平臺又協(xié)調大同團市委對張某的生活進行幫助,為他的妻子安排工作,并為其孩子上學申請希望工程助學金。
當年11月20日,太原市中院以原判決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為由,裁定撤銷,發(fā)回原審法院(小店區(qū)法院)重審。
流浪兒找回新“感覺”
20歲的秦明,在12歲時父母離異,判給父親,后父母分別有了新家,他隨奶奶生活,姑姑和伯伯經(jīng)常罵他、指責他。13歲那年,一氣之下,從六樓跳了下去,左腿粉碎性骨折。傷好后,腿部留有后遺癥,走路一瘸一拐的。從此以后更加孤僻,抱怨、懷恨父母,經(jīng)常以自殺的方式求得解脫。去年9月4日,在他又鬧了一次自殺后,家人趕緊打電話求助。
服務平臺與心理專家商討,制定出一套治療方案。首先,讓秦明通過認識自己依賴與獨立的關系,親情與成長的關系,了解現(xiàn)在自己所存在問題的根源。其次,針對他心底深處壓抑著太多的痛苦,引導他宣泄。他大哭了一場后說:好久沒有這樣流淚了!心情平靜下來,達到身心合一。
生命向著寧靜、和諧的狀態(tài)轉折,秦明逐步樹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掌管起自己的感覺、期待和渴望,用自己的智慧去控制情緒。
經(jīng)過兩次面詢,秦明開朗了許多,和父母的關系大有改善,現(xiàn)在他已在母親的安排下到一家工廠上班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