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6日召開的濟南市政府第二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建國明確要求,市長熱線要和其他服務熱線進行整合,還要把名字改成“市民服務熱線”。(2008年8月12日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
曾幾何時,縣長熱線、市長熱線、省長熱線等“熱線電話”如雨后春筍般在中國大地上迅速興起。一度時期,全國上下好評如潮,絕大多數(shù)觀點認為,此舉是改善黨群干群關系、為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空中紐帶和橋梁。但是,一些地方“熱線”開通不久便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要么接而少辦少復、聽而不辦不復,要么根本無人接聽,一片“盲音”,出現(xiàn)一頭冷一頭熱、先熱后冷等令老百姓頭疼的現(xiàn)象。另外,一些地方,各個部門的熱線太多,你開我開大家開,面對這樣那樣的熱線電話,老百姓反而無所適從,不知到底該打哪個電話,市民比較有意見。
“市長熱線不能讓市民滿意,還叫什么市長熱線?”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建國能夠主動自我批評,敢于面對問題,并要求市長熱線要和其他服務熱線進行整合,還要把名字改成“市民服務熱線”,體現(xiàn)了對民生問題的重視,是為民服務意識的一次提升和彰顯。從字面上來看,“市長熱線”強調(diào)的是領導,是群眾找領導;而“市民服務熱線”,突出的是市民,是領導為市民服務,彰顯的是一種公仆情懷。而從內(nèi)涵上來說,“市長熱線”有等人來打的意思,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架勢;而“市民服務熱線”有主動為民服務的思想,這是一種理念的轉(zhuǎn)變,也有一種讓人容易親近的親切感。
老百姓打電話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因此讓市民滿意,為市民著想沒,替市民服務,一切為了市民,為了市民一切,應該是開通熱線電話的唯一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因此,在電話的設立開通上,要突出一個“簡”字,首先電話號碼要好記,便于老百姓撥打;其次電話門數(shù)不能太多,讓老百姓不知道該打哪一個,能整合的要盡量整合,不能浪費資源。在對群眾反映問題的辦理上,要突出一個“快”字,能當場答復的要當場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要作出一個“限期辦理”的鄭重承諾,并迅速辦理和落實,絕不能糊弄和搪塞老百姓,辦理完成之后,要及時向老百姓反饋,不能讓老百姓的訴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傷了群眾的心,冷了群眾的情。
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定了黨委政府、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為”。這應該成為黨委政府執(zhí)政的第一責任和第一需求。溫家寶總理說過,“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這是他為民情結的真情流露,更是各級黨員領導干部應該恪守的為民之責,黨委政府只有做到如民所愿,解民之憂,才能真正贏得老百姓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道雖簡單,話雖明白,但是要真正能夠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始終維護好、實現(xiàn)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絕非易事。我們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也會常常將“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謀,利為民所謀”掛在嘴上,貼在墻上,行在文中,但是一遇到具體的事情,就會講客觀、找原因,不能設身處地地進行換位思考,不能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和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使得很多能夠順利解決的問題,拖成了“老大難”問題。這說明,在很多官員的潛意識中,還存在著嚴重的官僚作風和官本位思想。所以,要想建設服務型政府,提升官員為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必須下大力氣整肅干部頭腦中的腐朽思想,用黨的先進思想和理論武裝頭腦,促使其將權力用在為人民服務的各項工作之中。
其實,黨委政府、黨員領導干部能夠給為民服務提供便捷通道的方式和方法,除了熱線電話外,還有領導信箱,政民論壇,與市民和網(wǎng)友見面,變?nèi)罕娚显L為干部下訪,等等。并且熱線電話也好,領導信箱也罷,干部大接訪、大走訪也成,一方面是給群眾提供一個訴求的平臺和窗口,另一方面也是黨和政府一個很好的知民意、察民情的渠道和手段。老百姓打電話或?qū)懶沤o我們,或找到我們干部,是對我們的極大信任、理解、支持和鼓勵,同時也是將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交到我們的手中。我們沒有理由和老百姓“打哈哈”、“耍官腔”。黨和政府只有真心誠意地傾聽群眾呼聲,腳踏實地地為民排憂解難,才能對得起人民群眾的這份信任和期望?!耙磺袨榱巳嗣?,一切服務人民”,引領和推動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科學發(fā)展、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和諧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各級黨委政府、廣大官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年初的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式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必須堅持執(zhí)政為民。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執(zhí)政為民是各級政府的崇高使命。我們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別要關心和解決城鄉(xiāng)低收入群眾的生活困難,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只有堅持一切屬于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歸功于人民,我們的各項事業(yè)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知民意、察民情,目的是為了如民愿、解民憂。鄭板橋有詩云:“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古人尚且知道“民生為大”,作為黨和人民培養(yǎng)的各級黨員領導干部,還有什么理由不將老百姓的事情做好,不將老百姓的困難解決好呢?愿“市長熱線”改為“市民服務熱線”不僅僅是個名稱的更改問題,更是一次黨委政府、黨員干部為民意識的促進和提升,真正做到名符其實,并能夠為老百姓所接受和歡迎,在為民服務中彰顯黨的先進性,發(fā)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和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