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011年酷友公司成立,才宣告TCL電商結束條塊分割的局面。之前,TCL集團各產品線陸續(xù)涉足過電商。“這種松散型、偶發(fā)性的網絡銷售,并沒有形成什么持續(xù)影響力。”TCL集團的電商負責人劉文武告訴記者。
劉文武在TCL集團做過十幾年的實體渠道,領導讓他接手電商的時候,他只感覺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格局,有些陌生。而在2012年,TCL電商從2011年5億元銷售額提升到近20億元,他將這一切歸功于對家電產業(yè)的熟悉。
現(xiàn)在,TCL招電商人才首先要懂家電產業(yè),其次才是電商,因為,電商是一種工具,經過磨合很快能上手,但對于家電產業(yè)的“懂”,卻要花費好幾年的時間。
位于廣東惠州TCL大廈內的酷友公司,無論是VI標識,還是淡黃色的辦公環(huán)境,找不到一點TCL的痕跡。它卻是TCL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目前負責集團整個產品線電商渠道的總體運作,之所以要刻意“去TCL化”,是因為酷友還要做其他3C類品牌的代運營。這種定位,是在酷友注冊成立之初,考察了其他家電企業(yè)的電商狀況后得出的結論:未來幾年,3C企業(yè)的代運營市場規(guī)模不小。
劉文武解釋:“無論是傳統(tǒng)企業(yè)還是新企業(yè),都可以做電商,但是要做到一定的規(guī)模和體量卻并不容易,一是受到IT技術的限制,二是電商人才的匱乏。我們判斷,在這些問題還不能很好地解決之前,國際上一些大公司會將電商業(yè)務外包,找有能力的電商代運營公司幫助運作??嵊褵o論是在技術還是在人才上都做好了準備。”
從呼叫中心孵化電商
在TCL集團決定將電商集中運營之前,電商歸于各產品線運作,條塊分割的狀態(tài)不僅效率不高,而且給消費者造成混亂的印象。
大約在2010年,天貓推出大品牌戰(zhàn)略,邀請知名品牌入駐,TCL在受邀之列,這是TCL在集團層面的第一次電商嘗試,沒想到活動當天就吸引了近15萬獨立IP的流量,最終實現(xiàn)了近200萬元的銷售。這次偶發(fā)時間折射出的趨勢,讓TCL集團高級副總裁史萬文決定,從集團層面整合TCL電商。但面對條塊分割的電商現(xiàn)狀,他又該如何下手呢?
經過考察,集團決定從呼叫中心來孵化電商。TCL集團的呼叫中心由客音公司運作,客音公司為集團全資子公司,它通過電話或者互聯(lián)網的方式來接受所有產品線的售后服務咨詢??鸵艄咀?003年就開始運作,有一個專門的IT團隊來搭建底層數據庫,技術架構也是從整合集團各產品線資源來運作,經過近10年的發(fā)展,已非常成熟。
酷友的副總經理黃國志早期是呼叫中心的技術負責人,他透露,呼叫中心每天收到的服務客單達到3萬以上。呼叫中心在TCL集團的“權利”還相當大,它可以調度集團產業(yè)所有服務商的資源——安裝、維修、物流以及售后服務。劉文武說:“呼叫中心的核心系統(tǒng)與電商切合度較高,它與電商的差別僅僅缺一個零售模塊。”
2010年底,客音公司孵化電商的工作開始。起初,電商中心甚至與客音公司在同一層樓、同一個辦公區(qū)。很快,電商中心“借鑒”呼叫中心的技術架構完成了框架的搭建。
零售模塊的開發(fā)也是孵化的重點。在過去,TCL的電商與其他3C類企業(yè)一樣,面對京東、卓越、蘇寧等平臺在做to B的工作,B端的銷售數額巨大,但單據不多,一天開幾張十幾張就行,有時靠人工操作也可完成。但是對于C端的網絡銷售實質是零售,每天面對的客單從幾十單一直到幾百單甚至上千單,還要面對消費者個性化的問題,如果沒有IT技術的支撐,效率低下,投入人力大,甚至還會出錯。“大批量訂單的處理不可能靠人工的方式來分揀和運作。” 劉文武告訴記者,“我們投入力量到客單處理系統(tǒng)的自主研發(fā)。”
2011年,TCL集團電商自主研發(fā)的OPS系統(tǒng)(Online Payment System,指電子商務中網上支付的交易平臺)上線應用,它讓TCL電商告別了手工制單的“刀耕火種”階段,達到上萬的日訂單處理能力,并實現(xiàn)了客戶端、網站平臺、物流體系、供應商的無縫自動對接,成為價格、庫存、配送、線上線下端可視的一體化運作平臺。
3C品類的電商,物流是個大問題。劉文武告訴記者:“鞋服等品類可以外包給第三方,家電卻沒法做到,因為3C產品,尤其是大家電在配送過程中包裝、擺放的方式和擺放的環(huán)境稍有不慎都會使之受損,這也是順豐、圓通等第三方物流從不接家電單子的原因。”此時的TCL集團有個全資子公司叫速必達,負責TCL的倉儲和物流,在全國有50多家倉庫,倉庫里的貨品進行分門別類的管理,它的后臺與呼叫中心打通,由呼叫中心從下單的就近地點來調度物流。在孵化電商的過程中,速必達也被整合過來,以完成對電商的物流支持。
速必達還有一個“專長”是倉儲管理。過去在TCL的實體店中,一個店面一個倉庫,現(xiàn)在變成共用倉管理,由于技術的強大,已經做到不用區(qū)分線上線下,消費者在店鋪或者網上下單后,由后臺的訂單系統(tǒng)做集中處理,然后進行統(tǒng)一分配,可在就近的共用倉里查詢該貨品的庫存狀況?,F(xiàn)在的速必達更像是一個社會化的倉儲物流企業(yè),除了TCL本身的業(yè)務外,也接攬社會企業(yè)的倉儲物流業(yè)務。
劉文武告訴記者:“現(xiàn)在,消費者的一個訂單信息到達后,由統(tǒng)一的數據中心對信息進行分層處理,訂單層、物流層、財務層……不同的維度去完成不同的功能,而且實現(xiàn)了無論是線下專賣店還是線上渠道都相同的處理方式。”
去TCL化
在完成了架構、倉儲物流以及客服的集中整合后,2011年的圣誕節(jié),TCL集團的電商羽翼豐滿,它正式告別呼叫中心,實現(xiàn)“單飛”。這種從集中層面運作電商的思路有效地整合了集團各方資源,現(xiàn)在的電商中心有呼叫中心7×24小時的服務,也有速必達專業(yè)化的倉儲物流服務,同時還將集團各產品線的資源有效地整合到一個平臺,實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
整合效應的最終結果體現(xiàn)在銷售額的提升上。2011年5億元,2012年接近20億元。2012年7月,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來到TCL電商考察,當他聽到銷售業(yè)績的預期后說道:“2012年TCL電商的銷售達到20億元,我?guī)湍銈冏鰪V告……”(來源:IT經理世界)